为确保留抵退税政策落快落稳落准,深圳市税务局围绕“建好机制、定好规范、退好税款、守好关口、防好风险、聚好合力”要求,紧密联系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共治合力,在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上确保留抵退税既要退得快,让市场主体直达快享政策红利,又要退得准,让助企纾困的资金“活水”发挥精准滴灌作用。

  一体协作 畅通退税“高速路”

  4月1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深圳税务系统积极主动联合市区两级财政、人民银行国库,做好相关工作衔接。深圳市减税降费联席会议机制在以往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统筹推进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工作和依法打击偷逃骗税等职责,进一步发挥跨部门协作机制作用,在统筹加快推进退税进度与严厉打击骗取退税违法犯罪行为上,确保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落细。

  各区税务局也积极构建财税银联动机制。深圳市光明区税务局迅速建立与区财政局的沟通协商机制,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在信息交互上,我们与区财政建立了直连直报机制,每月定期报送税收分析报告,凝聚各方合力,打通落实退税减税政策的堵点痛点。”光明区税务局收入核算和税收经济分析科副科长廖兴说。

  福田区税务局则与区财政局共建“福田区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会商机制”,依托跨部门定期会商机制、数据及时共享机制等,实现高效协调配合和实时信息共享,做好资金保障和效应分析,确保留抵退税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为使退税资金尽快到达企业,深圳市税务局安排专人专岗对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进行跟踪监控,搭建与人民银行国库的沟通协调机制,以最快速度完成退库审核,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退税资金快速直达企业账上。

  严把风险 筑起打骗“一张网”

  落实留抵退税越是紧迫,打击骗取退税越显必要。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深圳市六部门协同联动,对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社会上起到了稽查震慑与规范引导“双提升”的效果。

  “我们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进行分析预判,聚焦行业特点、小微企业划型、隐瞒销售收入、虚增进项等风险事项,从恶意骗税和违规退税两个方面入手,梳理骗取留抵退税‘十大风险’,设置7大类45项指标,实现高风险线索快速识别、快速应对,为实现‘快、稳、准’的打击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数据支撑。”据深圳市税务局稽查部门负责人介绍,深圳市六部门在联合打击骗税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共享作用,开展情报交换和联合分析研判,一举破获一起跨省市团伙式骗取留抵退税案件,涉案金额超8800万元。

  在依法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涉税违法行为的同时,深圳市税务局也持续开展分析研判,针对留抵退税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及苗头性的税收征管问题,认真做好风险点归集,及时反馈征管部门,更好地拦截和阻断异常申报。以前海税务局为例,其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开展全量数据筛查,并在数据小智发布筛查结果供留抵退税审批人员做审核参考,为风险识别提供信息化保障。

  深圳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部门协同共治,加强数据共享,加大力度查办团伙式、跨区域、虚开发票虚增进项等恶意骗取留抵退税案件,决不让减税降费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

  多层联动 政策宣传“广覆盖”

  为了让留抵退税尽快从“纸上”落到“账上”,深圳市税务局联合多单位开展留抵退税政策辅导和宣传,不断推动形成“部门合作、社会协同”的共治格局,实现政策落实乘数效应。

  今年以来,深圳市税务局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宣传资源,积极联合社会各界,共开展了30场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会,举办“i企圳策”——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宣讲会等主题活动,面对面解答纳税人疑惑和难点,推动应知尽知。其中,宝安区税务局组建“宝税讲师团”,联合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等,针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开展主题宣传;龙岗区税务局携手区政协,借助区政协今年新打造的“政情通报会”平台,对惠企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详细解读;罗湖区税务局与罗湖区工商联、深圳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相关专题培训,定期“直播授课”;龙华区税务局组建“党旗红”税法宣传队深度参与“社区书记茶话会”惠企服务活动,着力解答纳税人和缴费人在办税、缴费等方面的问题。

  “受疫情影响,全市客运量减少,许多同行都面临经营收入持续下降、出租车司机大量流出、车辆养护等运营成本不断增高等困难。”深圳市安达运输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国栋在参加蛇口税务局联合南山区工商联及南山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联合开展的“税企对话 纾困解难”专场直播活动后,立即为公司申请了留抵退税,他开心地说,“幸好听了这场直播,受益匪浅。有了这笔退税款,公司就能及时招聘出租车司机,让公司因疫情影响被空置的出租车跑起来,让我们企业的信心也能‘跑起来’。”

  随着7月大规模留抵退税进一步扩围,深圳市税务局将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深化税收数据共享应用,形成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协同效应,在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等方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刘荣娜 栾萌 林建荣

  编辑:刘雪珂

  审核:惠歆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