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第28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暨第15届深圳青年影像节”重磅活动之一,“青年制作人论坛”在深圳举行。该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承办,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协办。

  本场“青年制作人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教授张同道主持,众多国内纪录片业界人士、一线导演及纪录片新秀制作人参加了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教授、纪录片制作人樊启鹏,国际新闻学博士、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王婷,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左韬,云南师范大学高级记者(教授)、导演冯晓华,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青年影像节组委会执行主席、评委会主席李亚威等嘉宾以真实、谦和的姿态,结合作品案例就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创意、制作与传播发表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张同道:要创作一部成功的作品必须要研究方法论

  “青年制作人论坛”的主题是“新媒体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持人张同道精彩的点评指出,当下中国纪录片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人更要重点思考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创作特点,要研究其背景下如何进行纪录片创作。

  樊启鹏:好的创意需要在实践中去调试

  2017年,樊启鹏开始拍摄制作“阅读障碍”题材作品《我不是笨小孩》,2021年播出之后收获巨大社会反响。在论坛现场,樊启鹏以这部作品为例阐述了创作的心得体会。

  左韬:要在短时间内把最有影响力的元素通过最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

  2019年,左韬的作品《carlo!来自巴拿马的熊猫粉》荣获多个奖项。在论坛现场,左韬以这部作品为例,阐述了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好指定命题,把最有影响力的元素通过最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

  冯晓华:拍摄泛滥的题材需要体现差异化

  在新媒体时代,美食节目泛滥成灾。所以,在计划做一部美食题材作品时,冯晓华的团队就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做好这个泛滥成灾的主题。冯晓华表示,正是差异化与创意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效应,《美食令》这部作品才获得了广泛关注。

  王婷:三部作品带来三种创作启发

  王婷在论坛上就樊启鹏、左韬、冯晓华三人的案例分析发表了看法。从樊启鹏对《我不是笨小孩》的分析解读中会发现,纪录片的创意来源于定位与叙事。左韬的关键词是“元素”与“嫁接”。冯晓华《美食令》给出的答案就是要体现出差异化、体现出文化性。

  李亚威:深圳青年影像节是青年影视制作人的一束光

  李亚威表示,深圳青年影像节就是为青年影视人搭建的一个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在这里聚首,向着更广阔的舞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