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全国巡讲亮相会场。本次活动以“科幻照亮成长——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写作指津”为主题,首届“鲲鹏”奖获奖作品书系及多位实力作者参与活动并分享作品创作历程,引起广泛关注,线下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线上参与直播活动的科幻迷约2万人。

  作为国内首个专门面向25岁以下青少年的科幻文学奖,已完成两届评选,踊现出多部令人惊喜的作品。第一届“鲲鹏”奖获奖作品、短篇科幻小说集《联合世界逸事》的作者、现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一年的李楚涵分享了创作心得,他表示:“对我而言,想要描绘一个时代,最主要的方法并不是描写那个时代下,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冒险故事,而是要描绘那个时代下所有人的冒险故事。所以,我尽可能让我所写的故事多元化,并且更加符合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也就是说,真正的科幻不是去描写未来的英雄,而是应该去描写未来的普通人。”

  《人类文明的黄昏》和《2318:ai觉醒》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鲲鹏”奖,作者吕珈瑶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和科学设定。她表示,这两部作品都是人工智能题材的,很多作品中ai看到的世界和人类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但是在她的作品里ai所看到的世界可能是数据流,可能是各种比人类能看到的更加丰富的东西。当主持人问她家庭与学校对她的科幻创作有怎样的影响时,她回答:“我非常庆幸我的爸爸非常喜欢科幻,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给我讲科幻故事,给我种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也非常庆幸我进入了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这是所非常重视创新的学校,在学校里不仅有实验室,还有非常多的科技企业同学校进行合作活动,鼓励我们去创新。”

  听了两位小作者的创作历程与想法,蓬莱科幻学院首席作家、后人类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杨平分别进行了点评,对他们作品的特色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本身写电脑、ai、网络这些东西比较多,所以我很关注人工智能意识的产生,还有在数字空间里一个意识会感知到什么样的东西,这也是我在作品中经常探讨的,而吕珈瑶在她的作品里就有特别好的想法,其对ai与人类的未来思考,是典型的硬派科幻的写法,充满技术化的想象,其对科技细节的描写非常精准,对科技知识点加工之后变成一个非常绝妙的科幻点,都是令人震惊的。李楚涵则更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阐述,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些实验性的做法,而且使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手法,这都是很有趣的尝试。”

  在探讨有关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科幻作品时,杨平谈道:“我们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涉及到历史题材时,如果不想落入穿越这个俗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科幻当中的理念放在古代环境下,看它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说我们怎么能够在秦朝实现人工智能?3d打印能不能在宋朝时设计出来?依靠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是怎样实现的?在这一思路下写出的作品会很有趣,同时也很有想象力。当然,这也并非是唯一的创作思路。”

  本次活动主持人,“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联合发起人、科普阅读推广大使谢晨介绍了第一、第二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做好科幻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谢晨表示,立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最前沿的科幻文学,与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科幻对于青少年来说应该成为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面向未来的方式,一种生活方式。鲲鹏奖旨在引导青少年阅读和创作科幻,培育青少年原创科幻文学品牌,壮大科幻读者群和作者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幻文学和科幻教育来推动中国的科创教育、人文教育,提升青少年群体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在阅读和创作科幻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尝试性研究,今后成为文理兼修的跨学科人才,成为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中流砥柱。

  本次活动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知识出版社、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本项目由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据悉,第三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正处于征稿阶段,欢迎25岁及以下青少年踊跃投稿,关注“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官方微信即可参与。

  审核:刘屹龙

  编辑:吕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