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出生时仅26周 6天,体重900克的超早产儿团团宝宝(化名)经过深圳远妇产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61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成功康复出院回归家庭。出院时团团纠正胎龄35周 4天,体重达2060克。
多学科联合诊治守护早产儿的“黄金1小时”
4月1日下午,远东紧急收治一位孕26周左右的孕妇,她因拉肚子发动宫缩随时可能分娩。收到通知后,产科医生立即邀请新生儿科主任前来会诊,启动多学科联合诊治的现代诊疗模式,促胎肺成熟、抑制宫缩、新生儿复苏团队建立等一系列措施有条不紊地展开。4月3日下午,产妇宫口开两指,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迅速响应,派出专业复苏团队前往产房等待宝宝的出生。4月3日19时27分,团团宝宝顺利诞生。
但胎龄26周 6,体重900g的团团,全身皮肤通红呈透明胶冻样,身体只有成人的巴掌大,胳膊与成人的大拇指一样粗细,呼吸微弱,心跳缓慢。复苏团队林洁珊、庄泽涛等立即在产房辐射台上保暖、用塑料薄膜保湿,同时在产房内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留取脐静脉血等急救措施,在近半小时紧张有序的早产儿集束化管理复苏抢救后,患儿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由“转运暖箱”中转运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
“早产宝宝刚出生的一个小时,被称为‘黄金1小时’,对宝宝的存活和今后生存质量都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起跑线上的第一道难关!”新生儿科主任叶贞志表示,在这一小时内我们会对早产儿进行优化干预,大限度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以改善近、远期结局。
集束化管理为早产儿保驾护航
转入nicu后,新生儿科团队立即对超低出生体重的团团实施了全方位的集束化管理,严格按照极早产儿救治的操作规范,给予预防出血、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及脐静脉置管等关键性治疗,以确保团团的生命通道畅通,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药物输注。
面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过程中的重重难关,如保温、呼吸、感染、颅内出血、静脉营养、喂养、贫血和视网膜病变等,叶主任率领的救治团队精心策划了每一关的治疗方案,并指派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特殊护理,实施精细化管理。
呼吸关是其中较为严峻的挑战之一。经过精细化的呼吸和循环管理,团团成功避免了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然而,医护人员始终警惕,因为早产儿对氧气极为敏感,可能引发肺损伤和视网膜病变。他们密切监测团团的呼吸状况,并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经过7天的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24天的无创辅助通气,团团在出生31后成功脱离呼吸机。
由于超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全,医护人员在每一项操作中都非常轻柔谨慎,包括用药、喂养和日常护理。面对团团的“营养关”,团队发现其在吃奶过程中表现出不耐受,因此采取了微量喂养、肠外营养、口腔干预运动和非营养性吸吮等措施,以避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随着病情的稳定,团队及时安排团团妈妈进行袋鼠式护理,使得团团在母爱的温暖中恢复得更快,奶量增加,体重逐步上升,小脸也变得更加圆润。住院治疗61天后,体重增长到2060g,团团顺利出院!
为帮助早产儿从医院向家庭顺利过渡,新生儿科为团团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开展定期随访和指导,提供早产儿保健服务,内容包括: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营养状况评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和评估、视网膜病(rop)筛查、异常情况的早期识别和处理等,直至实际年龄满24月龄。
审核: 陈怡燃
编辑:魏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