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迎来了孕育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构筑新质生产力成型成势的战略优势、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需要充分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

  9月26日召开的福田区委八届七次全会,对标落实市委全会“健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工作部署,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改革任务,提出以体制机制改革支撑全面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新质要素活力,以机制改革推动“新经济”发展壮大,前瞻布局“新技术”、加快发展“新产业”、系统构建“新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代表新质生产力、引领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为全市协同、融合、一体化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产业金融中心作出福田贡献。

  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要素活力的激发。多年来,福田区紧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金钥匙”,推动要素供给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4年,福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连年倍增、增长7.6倍,年度开发建设用地增长3.4倍、产业空间增长4.6倍,科技、空间等要素供给的倍增,为中心城区经济活力蓄势聚能。

  进一步激发要素活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支撑”。全会报告提出,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七个新质”倍增计划——新质金融、新质科技、新质文化、新质服务、新质基建、新质空间、新质人才。

  具体而言,这次全会报告提出,构建依托重点平台枢纽机构集聚新质要素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深圳证券交易所、科交中心、数据交易所、绿色交易所等国家级平台集群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吸引集聚新质要素;建立要素目标管理责任机制,构建指标、责任、监测“三位一体”推进体系,创新ai智能监测和统计分析模式,实施“月盘点、季总结”模式,确保每个阶段都有看得见的进度、拿得出的成效;建立督查督办考核机制、量化评分机制,将新质要素指标纳入kpi考核体系,以任务落实促要素集聚。

  福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和高度建成区,面对国际科技创新“回归都市”的新趋势,早在2017年就开启“cbd 科创区”战略转型。

  本次全会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完善都市型科创区体制机制,以河套合作区为“主阵地”,深化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深化改革牵引带动传统行业“存量焕新”、新兴行业“增量壮大”、未来产业“变量突破”,努力把改革“先行一步”转化为创新“领先一步”,加快迈向“中央创新区”。

  推进河套深圳园区“五流四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紧紧围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推进都市型科创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大科创平台集聚机制,创新头部企业集聚机制,创新科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探索创新联合体组建新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产院创新共同体”等。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优化“分布式”科创空间供给机制,完善空间载体供给链条,构建企业孵化与培育发展的专业服务生态等。

  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深入推进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拥抱ai、全面应用ai、全面发展ai,构建智能化、智慧化的城市发展和运行新形态。

  今年1-7月,福田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10个区“双第一”,工业对辖区gdp的贡献达34%,首次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增量”,cbd产业经济版图正迎来战略性变革。

  本次全会提出完善“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是福田区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又一重要举措,推动“新产业”成型成势。

  巩固拓展“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楼宇经济”,实施“总部经济 专业楼宇”双轮驱动机制,深化“六个一”楼宇经济模式,未来将集聚更多的总部企业及纳税亿元楼宇落地福田。
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完善数字新基建、数字新科技等“六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系,深化气候投融资改革,推动亿级平台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

  全面布局“飞地经济、海洋经济、低空经济”,深化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的“福田 1”区域协同机制;完善“金融兴海”风投创投体系,构建都市型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率先建立无人机责任保险配套制度,落地市级低空经济指挥系统等。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是关键动力。福田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打造新质引领、高端决胜的未来产业“撒手锏”。

  (来源:幸福福田)

  (审核:刘屹龙)

  (责任编辑:陈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