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以“锂氢并举时代的新能源产业链新发展”为主题的中欧emba新知讲堂暨供应链创新高峰论坛于12月10日在深召开。本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和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约20位专家学者、中欧校友和企业家从技术和管理、理论和实践、现状和趋势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锂电和氢能产业链中的若干问题。
新能源产业链的总体趋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在线上致辞中提到,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增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通过积极“走出去”,布局全球供应链,中国的动力电池、新能源车企等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正在服务越来越多的海外区位,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一张新名片。为了保持长期竞争力,链上各企业需要从满足全球客户需求的导向出发来“组链”,同时找准自身的定位,通过充分协同他人的资源和能力来“补链和强链”。
会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认为当前的锂电和氢能产业总体是优势互补的,但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来看,两条产业链都面临一些典型问题,例如在需求端如何平衡客户定制化与规模化的矛盾,推动创新前沿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在供应端如何做好关键和瓶颈物料的保供与降本等。
锂电产业:新型储能风头正旺,新能源车切换赛道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负责人李宝华认为,到2025年时,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左右,储能技术作为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中心总经理焦方伟推测,到2025年,中国的火电装机将与新能源装机达到平衡,预示着新旧能源交汇的重要时刻。在这个转折点上,储能作为“电网稳定器”的角色将更加突出。
氢能产业:燃料电池前景广阔,应用瓶颈亟待突破
上海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iso氢能标准起草委员沈建跃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氢能应用的重要领域和突破口。在他看来,氢燃料电池车相较于锂动力电池车,在续航能力、质量、安全性等维度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当前氢产业链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环节的诸多问题限制了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推广。
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氢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志祥也提出了纯电动车方案的一些短板,例如干线运输,这些“锂离子电池啃不动的硬骨头”成为氢燃料电池车,尤其是大功率 高效率氢燃料电池车的市场机会。
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及常务副总裁曹桂军则从能源体系耦合、来源分类、产值预测、用途占比等方面,对双碳目标下的氢能进行了更系统的梳理。
圆桌对话:共话新能源产业链新发展
本次论坛也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设置了两个相互衔接的圆桌环节——聚焦上游厂商和装备&服务提供商的圆桌一“产品创新与质量管理”,以及聚焦下游应用服务生态圈的圆桌二“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
圆桌一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主持,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so、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梁锐,惠州市纬世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世玲,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质量工程中心总工程师王贤玉,希维科技(广州)有限公司ceo简锦,以及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师牛秀芳就研发活动中的客户与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与采购、生产和交付的协同,产品设计时的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取舍,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在产品质量改进中的作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圆桌二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王良主持,维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j9九游会直营的解决方案架构团队总监张迪,oppo基础设施总监唐虎,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朱金星,g7易流华南区域总经理兼新能源行业总经理周双玉,以及平安银行汽车生态事业部大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伍文辉围绕“数据中心”和“新能源车”两个应用生态,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客户参与及多方价值共创,创新型服务的推广瓶颈及应对,服务创新与数字化能力的融合,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新能源服务提供商与厂商的抱团出海等话题。
通讯员:王良
审核:李昌怀
编辑: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