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乃至四九后,古彩瓷领域几个中坚史柱式人物横空出世,令古彩得以绝地勃发,重焕生机。古彩是一门难倒众匠,令许多艺术家望而却步或望尘莫及的艺种;古彩,无嫁接移植,更无可与之争锋者;古彩,超凡高迈而遗世独立且无使附庸。古彩瓷由于具有强烈的民族器质与无可争议的东方属性,因而也最具世界性并成为海内外高端文人藏家炙手可热的奢宠和永远的潮玩。

  民国至六十年代初,是景德镇古彩中兴并创造辉煌的年代。段茂发、欧阳光等古彩巨匠是古彩艺术队伍所依靠的的支柱人物,灵魂人物;他们的艺术思想的神级存在就是古彩复兴的灯塔;他们是景德镇永远的代言人。文化艺术界包括文史界对陶瓷艺术大匠们知识结构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对他们的文化创造缺乏理论的总结和文献的辑录。

  关键描述:段茂发“活泼严谨的官样画风”、欧阳光“出茧破壁的巨匠”、陶瓷鉴藏领域“古彩崇拜”、对古彩艺术的文化表述要作作科学循证分析

  峭崖上的花枝

  清代中期以来,古彩瓷绘画不断在孤独中艰难前行且渐行渐微;因国力渐弱,御窑,包括御窑督陶官都不得不谨慎尚俭,把他们老祖宗魂牵梦绕的御窑疏弃冷撇一隅。当然其时,皇帝自身的全面文化修养也绽露欠缺,对奢华富丽的康熙五彩,即后世所称古彩瓷明显无心无力顾及。在如是历史文化背景下,晚清景德镇著名艺人包括御窑厂高手名家,如:金品卿、王少维、钱安、程门、程言、蒋玉卿等等,大都以粗胎浅绛或薄施粉彩、洋彩自持,古彩沉沦凋零。

  直至民国乃至四九后,古彩领域几个中坚史柱式人物横空出世,令古彩得以绝地勃发,重焕生机。这一关系到陶瓷文化史特殊坐标节点的契合,缘起于景德镇绘瓷业内如-冯心宗、段茂发、李盛春、欧阳光、崔祥燕、陶鼎鼐、曹达通、罗来育、段庆舜、段云昭、段云晖、舒松水、施于人等为数不多的古彩大匠的崛起,更缘于他们长期以来对陶瓷古彩艺种的传承坚守,开拓弘扬,乃得以铸锻纯粹,成就经典,攀登高峰……

  古彩瓷器,史称五彩,其滥觞肇启,众说纷纭且各相有凭。明季受“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瑯”①影响,成化创烧了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始为釉上釉下结合,又间以无釉素三彩、五彩,乃至发展为全釉上。

  由于时代进步,釉上重彩颜料逐臻成熟完美,釉上彩瓷烧成温控技术亦已把握自如,又受时绘及诸艺影响,至清康熙,釉上五彩达到一个高峰。因线条霹雳刚劲,着彩华贵凝重,画面对比强烈,较于粉彩之雅匀柔美,氤氲恬淡,五彩被称之为硬彩;又因其色相沉浑,气概古迈,识器者秉以“后之视前皆谓为古”,统称这种完全意义上的五彩为古彩(另论不赘)。

  古彩瓷器,数百年来为文人和大藏家所珍爱,傲为小众高端而曲高和寡,有如峭崖上的花枝。

  谁来拯救古彩

  历史时代的发展趋势总是挟联着文化艺术生态移易变迁。自雍、乾始,珐琅彩、粉彩不断兴起;晚清、民国,粉彩、浅降更日益风行,覆盖率占85%以上,古彩瓷难以立锥。

  有个名叫段茂发的十一岁少年,顽负此隅,仅凭自己读了七年私塾,从波阳湖畔的都昌,来到文化积淀深厚的移民手工业城市景德镇,拜师于远亲冯心宗门下,在其“昌荣瓷行”学古彩技艺。

  晚清其时,中国的文盲率在百分之97%至98%,聪颖好学的段茂发七年私塾当不止于《三字经》《千字文》等一般蒙学教本,而已涉猎四书五经,或已能挥洒八股辞章了。

  作为“知识少年”,段茂发深得老闆赏识,加之勤奋又悟性十足,对古彩艺术的造型审美有特殊的敏锐,辅以自身文学修为,手艺飞速长进。满师后,段茂发被挽留瓷行两年,协助管账、贸易洽谈并打图设计;因诸事超乎心手,倍受众人喜爱,后来竟成了老闆冯心宗的姪女婿。

  独立主事,弘艺创业,对有志青年段茂发来说势在必行。于是,择址金家弄,开张了“茂发瓷社”。但据诸多资料介绍,“茂发瓷社”因遭日本军机轰炸被迫关闭。然而,其间应该是段茂发艺术事业最好的蓬勃成长期,却被轻描淡写地忽略。如果稍按时序略推,段茂发四年学徒至十五岁出师,留用两年,十七岁,充其量十八岁,那即为1917或1918年②。至1939年底,日机首次轰炸景德镇,有二十一年多的时间,这二十一年多,对一个时正当年,奋发向上,天赋异禀的古彩艺人,是何等重要的黄金钻石时年啊!若不计徒弟及帮工,仅计段茂发一人,要产出多少古彩艺术精品?况“茂发瓷社”名闻遐迩,事业日隆!

  据段茂发在陶瓷学院任教时期1956级学生方复教授介绍,相与段茂发同时也调到陶院教书的崔祥燕,便是段茂发“瓷社”时期的“开门弟子,所画古彩与段老师风格相似”……由此亦可推想,在景德镇这样一座手工业都市,“茂发瓷社”作为一个生产,贸易,培教等多项社会功能的团队群体,二十一年多的古彩业绩,会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声势浩大?

  陶瓷与丝绸、茶叶—样,是为史上最早的全球化商品,其中古彩瓷亦曾傲行康熙。然雍乾以降,直至光绪、宣统,古彩势头渐颓,至民国时,“茂发瓷社”强劲崛起,顽毅执着地专事古彩,是可谓力挽狂澜者也。当然,这等高档红店,大都做天津、上海、和广州外贸单,“茂发瓷社”的古彩珍器,早已应时随着海陆陶瓷之路畅销外洋;故而,在国内更或镇内,“茂发瓷社”时期古彩瓷,传世品极为罕见。笔者2011年在布鲁塞尔小街市看见过一件双耳侈口大瓶:白地梅樁,笔势凌厉,剑劈爷斫,大满全工,认定为段茂发亲绘神品;虽心有悸动,馋羡欲得,但语言不通,不敢问,也未能买。

  当然,可以断言:艺文相长,德美双修,“茂发瓷社”的二十一年多,联济通津,商学精进,已为段茂发筑就了文化学者型古彩艺术巨匠及瓷艺事业大家的高台。

  四九后,段茂发结束了十年的漂泊,回归绘瓷旧业,并随着合作化大潮进入“陶瓷工艺社”。

  有个有趣且很有意义的现象:据夏忠勇教授介绍,“景德镇画古彩出名的段茂发、崔祥燕、李盛春和欧阳光,都原出‘陶瓷工艺社’;前两位都调去陶院任教,第三位调去部陶研所③,只有欧阳光和他的师兄段庆舜(填古彩高手)还有画古彩的高手陶鼎鼐、曹达通、罗来育等合併来到艺术瓷厂,又汇同其他社合併来的段云昭、段云晖、段云亮(段茂发的长子、次子、侄子)加之陶院1958年中专分来的李文遥(李盛春之子)、邵继澄、刘文忠、韩观祥、周香兰、黄宝琴等蛮多学生,与艺术瓷厂老人组成‘庞大的’古彩组,基本上是‘段家军’风格;(欧阳光在美研室)……”这些人在合作化初期“工艺社”的历史阶段结束后,都各自分踞于陶瓷艺术的高、中端并让古彩艺术在各自的领地生根开花。可以认为,他们都是拯救和复兴古彩的中坚。

  以上已略见五十年代末乃至六十年代初,景德镇古彩瓷谓之“庞大”,也很精干却甚显单薄的整体彩绘阵营。

  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上面提及的这些古彩艺人们的热爱和坚持。在古彩瓷生产体量相较于包括粉彩在内的所有艺术陶瓷不足10%的情况下仍能独为翘楚,在陶瓷彩绘行业中呈现少而精、偏而强的奇迹,实属不可思议。古彩虽然不是大众货,但据老人回忆,只要外贸走货,古彩绝不断单。

  古彩瓷美轮美奂,卓尔不群,有如不动金刚,当然有赖于上述古彩精英们的长期自信自励,不断加持。陶瓷彩绘包括古彩,是一门工艺性极强的情趣细活,除了要有深厚的画技功底,完美高尚的文化人格更是要素。因而,这里必须指出,自民国至五、六十年代景德镇古彩领域包括艺人队伍,其实还坚强地依靠着古彩艺术的支柱段茂发为代表的灵魂人物和他们的艺术思想的神级存在。

  文献记载,五十年代初,段茂发参与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国务院前身)下达的“建国瓷”的创作绘制任务,并进入了国瓷设计委员会景德镇“建国瓷”制作分会班子,与潘庸秉、王步同在前列。除此之外,段茂发的数十件古彩作品,被甄选参加新中国出国、包括赴苏联的大型展览,并参与“赠苏瓷”的设计④,所获荣誉及奖赏难计其数。

  1959年,段茂发被授予景德镇首批也是中国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在陶瓷学院组建初期,段茂发就是“担任学生教学工作的教师”⑤不久被授予首批艺术系副教授-教授。

  王锡良老先生曾告诉笔者:五十年代,陶瓷学院创办前就调景德镇,后入陶院美术系任教的施于人先生,虽然曾于1948年就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并曾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梅健鹰、邓白等建政初期陶瓷领域的大家,但调到景德镇之后,特别当他认识段茂发以后,深受其古彩瓷的震撼,遂向段茂发行拜师礼,直至令自身作品大受影响而创作多倾向于古彩(五彩)。当然,施于人教授亦被后人公认为古彩大家。

  多年来,段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古彩技艺骨干,其中多数成就卓著,是所谓桃李满艺苑,弟子竟光辉;其中如方复、戴荣华等等,都是当代古彩的佼佼者;仰赖于他们的传承,古彩至今血脉不断。

  古彩中兴 艺光炫耀

  风雨飘摇的晚清,战乱频仍的民国,四九后国民经济艰难恢复重建,并没有让文化出现大的衰退,且陶瓷古彩瓷艺术反能在颠沛中逆势复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当然,古彩也有高、中级或是初级之分。五、六十年代一线安排生产以内销为主的大众化的仿古“初级古彩”铁边“秋纹器”,⑤除包括古彩技艺要求较齐、较优的中、高级古彩外,初级古彩也为古彩瓷的中兴营造了相当气氛;现今古玩城和文物市场仍频有所见。

  景德镇历来对自己的四大特色名瓷“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屡作推介和宣传,但从未在同等场合、同等份量地提及古彩艺术包括此领域的大匠们。然而,古彩瓷技艺始终能固守为景德镇独家传统“专利”,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绝无嫁接移植,更无可与之争锋者。可以认为,极为少见有某一门艺术,像古彩瓷那样超凡高迈而遗世独立且无使附庸。孰能不又称之为奇迹哉?

  其实,古彩艺术并不永远是孤独的,它只是一门难倒众匠,令许多艺术家望而却步或望尘莫及的艺种。古彩瓷由于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质与无可争议的东方属性,因而也最具世界性并成为海内外高端文人藏家炙手可热的奢宠和永远的潮玩。

  笔者认为,自民国至六十年代初,正是景德镇古彩中兴并创造煌辉时代;这一史实,并不为一般人所察知。

  在陶瓷鉴藏领域,笔者圈之所及,也偏偏有一些智慧精英,更具有“古彩崇拜”情结,对古彩瓷特别对清代、民国、文革前的古彩瓷收藏如痴如醉,誓不退转;而且他们早已“蠢蠢”于“器成天下走”的逆向操盘,不动声色地在海内外抢拍回购高档古彩瓷器。

  笔者应邀在好友惠婉女史处惊见其所藏古彩瓷系列特别是段茂发、欧阳光等在不同时期绘制的若干精品。

  进门伊始,触目抚器,众人喜不自胜,脱口齐呼:“段派古彩……”!“欧派古彩……”!